“无为”是老子的根本思想,是“五千言”的核心。无论老子如何论道,最终都会落实在“无为”二字上。理学家们几乎全部辟老反老,
《道德经》留下成语约50多个,大部分成语被解读为台湾柏杨所说的“酱缸文化”,即修身说教文化,已经严重脱离了老子思想。本文
《道德经》70章说:“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言有宗,事有君。夫惟无知,是以不我知也。知我者希,则我贵矣
古文有独特的语法风格,不能以现代语法特点来理解古文“神”不是真的神,“鬼”也不是真的鬼,“二”不是阴阳,侯王不是圣人,自
月神崇拜具有世界普遍性,且对月亮的发音也出奇地一致杜而未先生研究老子和《道德经》至少有两个著名的发现:一个是老子的思想与
周绍星先生对“以正治邦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”注释说:以清静之道治国,以诡奇之法用兵,以不搅扰人民的战争夺取天下。他还
这是四个看似一致,实则不同的概念,它们的创始人、思想主张都不同。如果非要分类,那么,前两者可以列为一类,属于道家一类,后
”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“是说谁的?当然是说“道”的,不是说它的名称自古以来都没丢失吗?非也。而是说“道”没有名称,“无名”
#“悟道”与“得道”有什么区别呢?#悟道是前提,得道是结果。所谓悟道是一个领悟大道的的过程,或长或短因人而异,因时而异。
这两天关于“道法自然”的讨论很热闹,有的从断句方面下手,有的从文法方面下手,有的从“高位境界”上下手,可谓五花八门,脑洞
南宋最后一位大儒林希逸,对两宋大儒的“老子注”有一个基本评价,他认为从北宋五子,以及王安石、司马光、吕惠卿等人,到南宋的
《道德经》17章说:“太上,下知有之;其次亲誉之;其次畏之;其下侮之;信不足焉,案有不信。犹呵,其贵言也。成功遂事,而百
《道德经》成就的成语不低于50个,比如耳熟能详的和光同尘、功成身退、上善若水、天长地久、大器晚(免)成、道法自然、出生入
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”这句话出自《道德经》64章,原文很长,为方便阅读,只截取相关内容:“其安也,易持也;其未兆也,易谋
宇宙万物的总根源被称为“母”“根”等,但还有一个名称叫“不去”“道”本来是没有名字的,老子无奈,于是“字之曰道”,“强为
历来对“无为”的理解五花八门,有的是认知问题,有的是曲解许许多多的读者把“无为”理解为遵循某某规律,顺其自然地为,而不胡
朋友让我说说“见小曰明”是何意?并说:这个“小”你可曾见到过,没见到可别说自己读过《道德经》。我只觉得好笑,做了这些年《
庄子云“判天地之美,析万物之理,察古人之全……不幸不见天地之纯,古人之大体。道术 将为天下裂。”自是自见的人,会分割天地
被世界推崇的文化名人,至少要具备以下这样的基本条件:他的思想是基于人类社会的公共利益,具有民主、自由、科学思想,以及与时
易中天先生又发话了,他说,老子是一个群体,司马迁《老子申韩列传》里面的老子,在孔子之前,而写作《道德经》的老子却是战国后
签名: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