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》中的“会学”
“会学”,先是学习的态度要端正。儒家的“为学”是说一个人学了之后,一定要明白人生的追求,那就是通过提升道德修养,让自己服
沐浴墨香张一的文章
“会学”,先是学习的态度要端正。儒家的“为学”是说一个人学了之后,一定要明白人生的追求,那就是通过提升道德修养,让自己服
“乐学”就是“学乐”。“乐”是高层次的精神愉悦。“乐学”是怀着快乐的心情学习,在学习中得到快乐。 《论语•学而篇》记载:
博学的基本含义:一、广泛学习;二是学识渊博。 博学是指一个人的学识范围广泛,知识丰富,涵盖多个领域。如六经,《诗》《书》
“好学”在《论语》中出现八次。 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(《论语·
西周时期,学校有“小学”和“大学”两种,儿童八岁入小学,十五岁上大学。小学主要学一些常用知识和基本行为规范;大学则是培养
(孔)子曰: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;不知礼,无以立也;不知言,无以知人也。” 夫子说:“一个人不懂得命运,并能主持自己
子张曰:“何谓惠而不费?”子曰: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,斯不亦惠而不费乎?择可劳而劳之,又谁怨?欲仁而得仁,又焉贪?君子无众
子张问于孔子曰:“何如斯可以从政矣?”子曰:“尊五美,屏四恶,斯可以从政矣?”子张曰:“何谓五美?”子曰:“君子惠而不费
所重:民、食、丧、祭。 宽则得众,信则民任焉,敏则有功,公则说。 (在上位者)所重视的四件事:民心、粮食、丧礼、祭祀。
谨权量,审法度,修废官,四方之政行焉;兴灭国,继绝世,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。 (天下安定太平了,作为在上位者,要)谨
周有大赉,善人是富。“虽有周亲,不如仁人。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。” 周朝得到了上天很大的赏赐,拥有众多善人(的辅佐)。(
曰:“予小子履,敢用玄牡,敢昭告于皇皇后帝:有罪不敢赦,帝臣不蔽,简在帝心。”“朕躬有罪,无以万方;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。
陈子禽谓子贡曰:“子为恭也,仲尼岂贤于子乎?”子贡曰:“君子一言以为知,一言以为不知,言不可不慎也。夫子之不可及也,犹天
叔孙武叔毁仲尼。子贡曰:“无以为也。仲尼不可毁也。他人之贤者,丘陵也,犹可逾也;仲尼,日月也,无得而逾焉。人虽欲自绝,其
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:“子贡贤于仲尼。”子服景伯以告子贡。子贡曰:“譬之宫墙,赐之墙也及肩,窥见室家之好。夫子之墙数仞,
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:“仲尼焉学?”子贡曰:“文武之道,未坠于地,在人。贤者识其大者,不贤者识其小者。莫不有文武之道焉?夫
子贡曰:“纣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是以君子恶居下流,天下之恶皆归焉。” 子贡说:“纣的不善,不像现在流传得那么严重。所
曾子曰:“吾闻诸夫子:‘孟庄子之孝也,其他可能也;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,是难能也。’” 曾子说:“我从老师孔子那里听说
曾子曰:“吾闻诸夫子:‘人未有自致者也,必也亲丧乎。’” 曾子说:“我在老师那里听过:‘(平常),人的感情难以尽情表现
曾子曰:“堂堂乎张也,难与并为仁矣。” 曾子说:“仪表堂堂的子张啊,我难以跟他一起达到仁的境界”。 曾参(公元前50
热门分类